欢迎光临3V阅读,这里是陕西省咸阳市2023届高三语文检测卷高考二模+答案及答题卡 高三语文 高三 高中学段!
当前位置: > 高中学段 > 高三 > 高三语文 > 陕西省咸阳市2023届高三语文检测卷高考二模+答案及答题卡
文档默认阅览 1 页,阅读全文,继续阅读及下载!
减阳市2023年高考模拟检测(二)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阅读题共71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千古浩叹《满江红》 李来锋孙宇来 ①“壮志饥餐胡房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阚。”一部电影《满江红》,让不 同的观众从中得到不同的体验、启示和思考。 ②千年之前的宋朝,是一个令人爱恨交织的时代,一方面它创造了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文 化灿烂、科技发达的高峰:另一方面却在军事上一败再败、丧权辱国。先是北宋败于女真族的锋镝,承受 了“靖康之耻”这个中国历史上无比惨痛的事件;后是南宋亡于蒙古族的铁蹄,崖山一役,10万军民赴义, 一个朝代以君死臣辱的惨烈结局落下了历史的帷幕。 ③明朝“开因第一文臣”、主持椽撰《元史》的宋濂曾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历史学家陈 寅格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前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学者李钓瑟也 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 在应用科学方面或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宋朝历史 中,我们既要学习经济文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宝贵经验,更要反思和汲取军事上屡战屡败的惨痛教训。 ④我们常说,落后就会挨打。宋朝的经济、科技、文化并没有落后为什么也会挨打?是宋朝的军力不 行吗?赵玉胤刚立因时军队20万,到宋真宗时已达到90多万,宋仁宗后更是扩至120余万,军队数远超对 手。是宋军的武器不行吗?宋朝治铁技术发达,极大提高了兵器的锋利和坚固程度,还开创了人类史上最 早使用热兵器的新纪元。是宋军的将领不行吗?两宋名将数次力挽国运,比如,“宋良将第一”的曹彬、 戍边御敌“先忧后乐”的儒将范仲淹、“中兴武功第一”的韩世忠,更不用说还有令人感叹“撼山易,撼 岳家军难”的岳飞了。 ⑤居安思危危自小,有备无悲患可除。客观地说,北宋开国之初,就面临着强敌环同的局面,辽、西 夏、金等虎视眈眈,觊觎中原的富庶、江南的繁华。宋朝不但没有幽云十六州的战略纵深,没有万里长城 更非骑兵不可。面骑兵所需的马匹,在中国只有两个地方出产:一在东北,一在西北。而这两个出 马地方,在宋初开国时,正好一个被辽拿去,一个被西夏拿去,都不在中国手里。” ⑥“和议终非中国计,强兵才是帝王才。”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军力作保障,就相 当于把自己养肥了任人宰割。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宋朝的多数皇帝和官员们没有想着重振国威、建 强军队,而是一次次制地纳款、俯首称臣,一次次乞求和平、卖辱求荣。尤其是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 名冤杀后,“众将莫敢言战”。曾是四大抗金名将之一的张俊竞协助秦检推行乞和路线。“山外青山楼外 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从皇帝到王公贵族偏安于半壁江山,埋首于风花雪月,目睹着这艘大沉没而无 所作为。 ⑦富国不强兵,繁华成烟云。宋朝积弱300余年,从今天的眼光来审视宋朝的繁荣和虚弱,一个重要原 因就在于其“重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因策。赵匡胤开因初期就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剥夺中央及各 地节度使的兵权,鼓励将领“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在尚文轻武的政策导 向下,社公上习文之风日盛,尚武之风日衰,军人的地位开始降低,军队的纪律松弛、战斗力低下。“好 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俗语就是宋时流行起来的。 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今天的 中因人不会忘记宋朝的“靖康之耻”,依然能感受到宗泽连喊三声“过河”而死的无限悲愤,陆游“王师 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念兹在兹,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报因壮志。强因必须强军, 军强才能国安。历史反复证明,军事这一手弱了,国家安全就没有保障: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 有强大的祖国, (摘自《解放军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朝的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科技发达让后人热爱自豪,但其军事上的一救再败、丧权辱国又令后 人痛恨耻辱。 B.宋朝的应用科学和纯粹科学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均处于主焦点,说明其军事落后的主要原因与科技 水平关系不大。 C,宋朝的皇帝和官员们不思强国,以割地纳款、俯首称臣的方式乞求和平,这种卖辱求荣的做法最终 导致国家颠覆。 D.宋朝尚文轻武的基本国策证明,没有强大的军事和军队,就不可能有国家安全保障,也不可能有强 大的祖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和第⑧段均吲用了《满江红》中的词句,都论证了“强军强因”这一主观点。 B.文章第④段连发四问并一一作答,指出了宋朝军事落后的根本原因,有引人深思的效果。 C.文章既围绕“强军强国”这一观点进行了集中的分析论证,又旁征博引,增强了可读性 D.文章以宋史作为教科书和清醒剂,不仅停留在论述历史的层面,更具备启示今人的意义。 3.下列陈述不能支撑原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B(“设有必要亲自到现场”理解错误。“无由”意为“设有机会”,尾联表达的是“可惜设有机会亲眼看到你施 展雄才伟略,将军树将逐日萧条”。) 16。①运用了侧面描写与村托的手法表达诗人对武卫将军的敬仰以及亡故的痛惜; ②侧面描写,路人因武卫将军亡故而泪如雨下的场景表现了武卫将军深得民心,惜助悲风飘飘来烘托武卫将军亡故 的悲伤氛图, ③村托,武卫将军的部下依然精悦颂扬了武卫将军的功业,匈奴不敢肆意菱为凸显了武卫将军的声威。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1)枯松倒挂倚绝壁 乱石穿空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第II卷(表达题共7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18.示例:歌功领德炙手可热生死不涂 19.改为:这个爱情悲的内涵是暂死捍卫爱情和婚烟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烟的自由·第一处:成分残 缺,“捍卫”设有宾语,应加上“权”字。第二处:语序不当,“婚烟”和“爱情”顺序与前面不一致。 20.DA、B这个样子的。指代某种性质、状态、方式和程度等方面。C这样的做法。代替某种情况或动作,D这样 的人。犹言这样一类。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21.①不为凤,险挑战所阻 ②在风雨洗礼中攀爬向上 ®不仅护佑亿万人民生命安全 22.①运用比喻修碎,形家生动,令人亲切信服。 ②只要…就·,条件关系关联词语运用,态度鲜明,观点肯定。 ③多个结构相同短语连用,增强气势。 ©引用诗句,表达的意思简洁凝练,培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 ⑤诗句内容,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3.【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 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裙其本质意义。还要理 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 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 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多则材料联读 审题要点: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既有事实的陈述,又有观点的表达。以电影《流浪地球2》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对 于中国能够拍出科幻电影的认识和看法。考生在写作中一定要前后关联,多元思考,不能思维单一,只谈一面。 审题过程:由三则材料,可以清晰地看出,第一则材料是说电影中运用了许多“实物实演”。第二则材料是说料技进步 才能有科幻文艺。第三则材料是说中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考生可以从最后的论断中找出“想家与现实”“文 艺与科技”“现实与超现实”“当下与未来”等方面进行二元联系,确定文章的立意;还可以从三则材料整体上得出“现实 强大”“科技选步”“中国变化”这三方面内容进行三元联系,确定文章立意。 参考立意: 1、国家的发展让我们做科幻电影越来越有底气, 2、科幻观照现实,现实反哺科幻。 3、中国料科技发展与中国科幻电影的双向奔赴,未来将在文艺上擦出更多绚烂的火花。 4、现实中的硬科技是超现实电影里的强支挥。 5、真实世界跟影像世界有必然联系,强盛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 6、现实强大让中国变化,中国变化让未来充满吸引力 成阳市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检测(二)-答案-2(共3页】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鲁稳公向子思问道,“怎样才能称作忠臣?”子思说,“总是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可以称作忠臣。”鲁穆公(闻言) 不高兴,向子思作揖后就让他退下了。成孙弋凯见。鲁穆公说:“刚才我向子思问忠臣的事,子思说:“总是指出君主的过 错的人,可以称作忠臣。”我对此感到因密,还没有想明白。”成孙弋说:“噫,这话说得好呀!因为君主而失去生命的人, 曾经是有的,总是指出君主的过惜的人,还未有过。因为君主而失去生命的人,效忠的是俸禄和爵位。总是指出君主的过 错的人,是远离俸禄爵位的。为了道义而远离俸禄群位,(如果)不是子思,我怎么会听说这种事呢。” 文本二 子思从齐国返回卫国,卫国国君到子思的住处问他说:“先生是鲁国士人,但不认为卫国面积狭小,仍然亲自前来安 慰恤问,希望对我有所赐教。”子思说:“我寄居在这里,辱设您的威严,您多次光临赛舍,那是其大的荣幸啊。想想没有 什么可以用来报答您的,只荐举贤才罢了。”卫国国君说:“(得到)贤才本来就是我所希望的,”子思说:“不知道您想要 怎么任用贤才?”卫君说:“一定用他们来治理国政。”子思说:“您做不到。”卫君问:“为什么?”子思回答说:“卫国并 非没有贤能的人士,您却设有良好的国政,这是贤能人才没有被任用的缘故啊。”卫君说:“即使这样,(仍)希望听听先 生所认为的贤才(应该怎样任用)。”子思回答说:“您将要根据名声取用士人呢,还是根据实际能力取用士人呢?”卫君 说:“肯定根据实际能力,”子思说:“卫国的东部边境有个叫李音的人,他贤能且有实际能力,”卫君间:“他的祖辈是做 什么的?”子思回答说,“世代都是农民。”卫君就呵呵大笑说,“我不喜欢农民,农民的儿子,没地方任用他们。祝且历 代有功勋的旧臣的儿子,(也)设能全都给他们安排官职。”子思说:“我举荐李音,是举荐他的贤能。周公是大圣人,康 叔是大贤人,现在鲁国、卫国的国君不一定都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圣贤,李音的祖辈虽然善于务农,但是李音也未必与他的 祖辈一样,您说历代有功勋的旧臣的儿子设有全都给他们安排官职,那么我所说的有贤能之才却设有被任用,果然真实啊。 我问您,本来就是怀疑您取用士人不是根据实际能力,现在您不问李音为什么能成为贤能之才,却听说他祖辈世代都是农 民,就嘲笑并且不接受他,那么您取用士人果真是相信名声却不凭借实标才能啊。”卫君理亏而无言以对。
本页是陕西省咸阳市2023届高三语文检测卷高考二模+答案及答题卡.pdf文档下载及预览页面。
预览的内容是经过转码压制后的图片文件,如果您想离线阅读或打印请下载。
pdf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联系本站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共享,无法确定内容的真实性,在我们在逐步建立一个所发布的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上有一定难度,可能有诸多瑕疵,下载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