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3V阅读,这里是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答案 高三语文 高三 高中学段!
当前位置: > 高中学段 > 高三 > 高三语文 >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答案
文档默认阅览 1 页,阅读全文,继续阅读及下载!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文化历史考古,是以考古学物质文化定义“文化图”,在有古史传说和文献记载的 时期,则附会以古史记载的族属,这样“物质文化图”使成为“民族文化图”的替代品,于是追 潮“考古学文化”便可以成为寻找古代民族来龙去脉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在西方考 古学传统中一般认为始自德国历史语言学家科西钠,后由柴尔德发扬光大。在中国考古学 史上,安特生一开始就试图通过寻找仰韶文化的来源,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文 明的源头,同时也有研究者论证了仰韶文化就是虞夏文化。此后,本土化的文化历史考古 虽然被称为“区系类型”学说或者文化谱系研究方法,但按照俞伟超、张忠培的说法无非就 是“通过考察我国考古学文化的谱系来研究中国这一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 程”。而三代考古至今仍然热衷于利用考古学文化、文化谱系或文化固素来探讨夏文化、商 文化、周文化,进而“追迹三代”,更何况在中国考古学中,最先规范考古学文化的夏霜,利用 的就是柴尔德考古学文化的概念。 (摘编自张弛《民族与革命一百年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取向》) 材料二: 以考古学文化谱系梳理方法揭示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始终是中国考古学尤其是新石器 时代和夏商周考古学的主流。这里所说的考古学文化谱系梳理,具体指建立在考古类型学 基础上、着眼于中国整体的长时段的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前提,就是 认为考古学文化和某些特定的人群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整体视野下的中国考古学文化 谱系梳理,目的是试图理清中华民族或者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谱系、脉络和结构。聚落 考古学或者社会考古学重点在考察某个聚落或者某个区战社会的状况,长于分析社会的复 杂化程度,却很难宏观把提各大区城之间的相互关系,很难洞悉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 的整体结构和脉络。这也正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当西方明显发生了由所谓物质文 化史研究向社会考古的转型,而中国考古仍然执着于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的主要原因。 20世纪前叶,安特生、李济、梁思永、吴金鼎、尹达等对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来龙去 脉和相互关系的讨论,虽然涉及的时空范围有限,但着眼,点已在探索整个中华文化的蛤源 问題。五六十年代,随着黄河流城考古材料的急剧增多,出现了“黄河流城中心论”或者“中 原中心论”。1959年,安志敏就指出“黄河流城是中国文明的摇篮”,认为黄河流城新石器时 代文化“推动和影响了邻近地区的古代文化”“黄河中下游一直是古代文明的中心”。石兴 邦有类似认识。1962年,夏霜也说“黄河流域是我国上古时代文明的中心”。1965年,苏秉琦更具体指出,仰韶文化时期“一方面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核心的主体,另一方面又把原来 关系比较疏远的江淮河汉之间的诸原始文化联系起来”。这些论述或许有不成热之处,但 都是对中国考古学文化整体谱系和结构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为了消解极端的中原中心论,充分认识各地区文化自身的发展演 变脉络,苏秉琦等提出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学说,将全国大部地区划分为六个大文化区, 强调在每个文化区内划分考古学文化及地方类型,并考察这些文化、类型的发展演变和相 互关系。虽然是以分区为基础的学说,但六区的刻分本身着眼全国,也关注区域之间的文 化关系。区系类型学就影响巨大,对迄今为止的中国考古学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 据此基本搭建了全国范围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时期的分期年代柜架和考古学文化请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对全国范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 上,张光直提出大约距今6000年以后,由于各区城文化的交流而形成一个“中国相互作用 圆”:严文明提出史前中国有着“重瓣花朵式格局”,奠定了现代多民族统一中国的最早基 础。两人的观点有一定区别,张光直“中国相互作用图”中的各文化互相“平等”,而严文明 的“重瓣花朵式格局”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形象表达。不过总体而言,两人认识还 是很相似,即都认为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了秦汉以后“中国”或者现代中国基本格局的 雏形。21世纪以后,赵辉还有关于“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的形成”的论述,则进一步提 出早期中国文化图或者文化上的早期中国概念,论证了有中心有主体的多支一体的早期中 国文化结构,梳理了其跌宕起伏的连续发展过程。 (摘编自韩建业《中国特色考古学的主要内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时空范围有限,所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黄河流域中心论”或者“中原中 心论”观点是不成熟的,也是极端的。 B.区系类型学说的提出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作为本土化的文化历史考古,主要研究我 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C.考古界利用柴尔德考古学文化概念,利用考古学文化、文化谱系或文化因素“追迹三 代”,来探讨夏商周文化。 D.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和西方考古没有同步转型是因为聚落考古学长于分析社会 的复杂化程度,很难有宏观视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考古界对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来龙去脉和相互关系的讨 论,体现了对中国考古学文化整体谱系和结构的认识。 B.苏秉琦一方面坚持中原中心论,另一方面也关注区域之间的原始文化联系,这是他对 中华文化始源的认识,体现了其观点的先进性。 C.区系类型学说影响巨大,指导作用明显,源于其强调划分文化区的考古学文化及地方 类型,且着眼全国,关注区域之间的文化关系。 D.对于新石器时代文化,张光直认为各文化平等交流,严文明则认为是以中原文化为核 心的多元一体,两者都是对早期“中国”的认知。
本页是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答案.pdf文档下载及预览页面。
预览的内容是经过转码压制后的图片文件,如果您想离线阅读或打印请下载。
pdf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联系本站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共享,无法确定内容的真实性,在我们在逐步建立一个所发布的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上有一定难度,可能有诸多瑕疵,下载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